游在南明

发布时间:2015-04-28 16:01:06   来源:贵阳网  

摘要:

1、筑城广场

 

筑城广场位于贵阳老城区中心,规划范围包含原贵阳一中地块及人民广场,总用地面积为87433平方米,呈半岛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规划定位为诠释贵阳历史内涵,展示贵阳城市精神,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彰显时代气息,实践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场所。规划提取贵阳历史、民族的竹文化内涵,通过铺装、雕塑、钟塔等景观元素,结合现代时尚的科技造景手法,将广场打造成为既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又具有现代、科技、生态的城市空间。

     筑城广场总面积8.7万平方米,呈半岛状,最多可以容纳10多万人,2011年12月底已完全竣工。为了更好地规划设计广场,2011年3月28日起至4月15日,贵阳市在媒体上公示规划方案,征求广大市民对广场名称、功能设置、标志物设置、植物配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贵阳迫切需要更多、更为舒适的休闲空间;随着外来客人的日益增多,贵阳迫切需要一个更能体现城市特色的时尚标志性场所;随着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纵深推进,贵阳迫切需要一个展示生态建设成果的“窗口”。

     从历史上看,贵阳简称“筑”,与竹有深厚的渊源;从特性上看,竹四季常青,能够展示贵阳生态良好的优势;从文化上看,竹能够彰显贵阳人民崇尚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贵阳城市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风貌。因此,筑城广场以竹文化为“灵魂”,将竹文化的元素渗透到广场的规划建设中。广场具有五大功能:集会功能,重要节日可在此举行大规模的政治集会、群众集会;休闲功能,市民可在此唱歌、跳舞、散步、下棋、乘凉、聊天,尽情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惬意;文化功能,可在此举办露天音乐会、歌舞晚会、民俗活动以及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历史纪念功能,在广场规划建设体现一中记忆的浮雕墙、石刻等;商业功能,广场附近将建成贵阳重要的商业圈、文化圈。建成后,贵阳将有一张拿得出手的响亮“名片”,一扇可以自豪开启的亮丽“窗口”。

2、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

(原小车河湿地公园)

 

2012年3月,贵阳市政府将原南郊公园、贵阳苗圃所一片地区整合,启动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历经半年改造、提升、扩容,建成了溪谷湿地景观,景观设计突出了野趣、溪流、谷地、溶洞。公园大部份建筑依山傍水,充分发挥了生态多样性的优势,彰显了良好的河谷生态风貌。湿地公园一期重点打造了落英飞雪、碧溪云霞、木兰林语、芰荷深处、茗泉问茶、梓木林香、水磨时光等13个景点。

基本介绍

小车河片区地处贵阳市中心城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规划建设了南郊公园、苗圃所及保护林地,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有植物400余种、动物200余种;山、水、洞、林、泉齐备,拥有中心城区内唯一的溶洞景观——白龙洞,以及长2。3公里的小车河。但长期以来该片区基础设施滞后、配套功能不完善,公园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园内及周边脏乱差现象严重,游客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2年3月22日,李军与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再勇来到与这一片区紧邻的五里冲调研,要求有关部门统筹五里冲、小车河和南郊公园的整体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并抓紧规划建设。随后,规划部门制定了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开发建设正式启动。根据规划,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多样性的优势,突出海拔落差和梯次植被特色,彰显良好的河谷生态,重点建设主体景观、湿地保护区、儿童游乐区、溶洞景观区、康体休闲区、综合服务区,并配套完善垃圾处理、排污治理、慢行系统等功能,建成展示贵阳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

景点解读

景点一,樱花大道。沿着公园入口500余米长的延安南路延伸段往公园走,便是公园入口的一大景观--樱花大道,虽然现在是秋天了,但那100余米长的樱花大道在万紫千红的鲜花的映衬下,也显得美丽迷人。

景点二,公园北广场。据了解,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北广场有20000多平方米,广场上临樱花大道,下接小车河,广场古树参天,其周边那连片的五颜六色的鲜花成为壮美的花海,花海与河水相互辉映,俨然成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景点三,风雨桥。该桥是公园里独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它是按照侗乡风雨桥桥型建设的,该风雨桥建筑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长43.8米,宽6米,其中,桥中间的亭子有5层,桥两端的亭子有3层,在亭子里,绘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歌舞图画。据悉,该桥所用圆木柱130余根皆是杉木,大的树径有50厘米,长的有14米,整座风雨桥已经完工。于此同时,在风雨桥的旁边,还有侗族的鼓楼及苗寨式的吊脚楼,站在风雨桥上,也能欣赏它旁边美丽的田园式的风光。

景点四,儿童游乐园。该园建设规模10余万平方米,在那里,不但有疯狂列车、袋鼠跳、梦幻世界等10个疯狂刺激的娱乐设施,还有儿童喜欢的音乐喷泉、画室及DIY手工坊。

景点五,木兰林语。该景点的最大诱惑是它成片的草坪,在公园里,拥有一大片的草坪绿地,宛如走进了一个高尔夫球场的感觉,更让人兴奋至极。

景点六,听鸟谷。在听鸟谷,坐在小屋里,你能静听鸟儿的欢歌笑语,也能品位飘香茗茶。

景点七,芰荷深处。芰荷深处主要由休闲广场和湿地组成,在那里,你不但能欣赏美丽的河景风光,还能闲钓河中鲜美的鱼儿。

景点八,水磨时光。如练的水瀑,石步、平湖、浅滩、石磨和繁茂的树林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景点九,花谷。花谷是公园的景观之一,那里环山拥抱,河水潺潺。据了解,花谷的花草种类多,待繁花盛开是,将是人们拍摄婚纱的理想选择地,同时,那里的风车和温室,其旁边的一口甘甜的古泉井,为景点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景点十,康体中心。据了解,该康体中心设有室内游泳池、羽毛球馆和网球馆,有5人制足球场6个,标准的篮球场7个。

意义

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地处南明河上游,位于花溪大道西侧、西二环东侧、贵黄路南侧,属于二环四路城市带重要控制区域,居于中心城区的核心部位。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使贵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目前的9.23平方米提高到12.3平方米,直接惠及城市西、南部的60万居民。规划建设和保护好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呵护好中心城区林带,充分发挥“绿肺”净化空气、增加氧份的作用;有利于控制支流污染物排放,巩固提升南明河治理和保护的成果;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市民娱乐、休闲、康体需求,进一步提高生活品质;有利于推动二环四路城市带开发,形成展示贵阳形象新的标志性区域。

周边城市建设

花果园(五里冲)楼盘,楼盘总投资900亿元,项目包括贵阳市南明区彭家湾、五里冲片区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项目规划用地5000余亩,总建面1830万平方米的超大楼盘,项目规划建设1350万平方米住宅、200万平方米办公、150万平方米商业、100万平方米公寓、30万平方米公建,六大主题公园领衔贵阳中央生活圈,十大购物中心打造贵阳第一商圈,八所学校构筑的贵阳中央国际学区,“六横六纵”十二条市政主干道改善贵阳交通。建设完的花果园有大贵阳战略下的核心CBD、贵阳中央生活圈以及贵阳第一商圈又涵盖了七星级酒店、六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等全链条高品质星级酒店集群。

公交线路

313路公交车往返线路为:金顶山——松山路口——头桥——延安西路——紫林庵——大西门——星云家电城——花果园——湘雅村——野猫井——五里冲——延安南路——小车河湿地公园。每日7:00—22:00运行,每隔10至15分钟发车一班,票价每人1元。

门票:免费

联系电话:0851-85116666

3、贵阳翠微园

 

翠微园与城南甲秀楼相毗邻,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拱南阁造型敦朴生动,翠微园端庄秀丽,淡花空翠园修竹婆娑,龙门书院浓荫幽静,长廊花墙四围,集幽、雅、雄、朴于一体。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普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

      寺建于明代,最初名为南庵。明朝中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数次游览南庵,有《南庵次韵二首》记南庵胜景:“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境须行乐,墨遗风霜著鬓毛。” 后来又改名为圣寿寺,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圣寿寺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之东,旧南庵。前临清潭,后负崇岗,群峰列谳,左右环绕,草木竹石,错置杂陈。”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中晚期,巡按贵州监察御史胡琼将圣寿寺改为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直至明末时期。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南明永历九年,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驻贵阳,将武侯祠迁至别处,改建观音寺,供奉观音菩萨。清康熙《贵州通志》记载:“观音寺,在府城南堤,武侯祠旧址改建”。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观音寺又改名水月寺,仍祭祀观音。《贵州府志》记载:“水月寺即观音寺,在府城南门外南明河上,去甲秀楼数步,前临浮玉桥,桥上旧有涵碧亭,今圯。寺门有阁曰‘拱南’,大殿三楹,殿中有方,有千佛铜塔一座,高可九尺。后有大士殿,旁有澹花空翠园林,内客厅数楹。又有翠微阁三间,骚人墨客题咏颇多。”道光初年寺右建小楼三楹,可以观水。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贵总督阮元题阁额“翠微”。翠微阁为寺中著名建筑,前临南明河,后枕小山,老树交阴,风景清幽,为贵阳游览胜地。汪炳璈题翠微阁联:“半面山楼,半面江楼,书画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几个赤松、黄石、白猿来,一评今古;数声樵笛,数声渔笛,翠微天尽它拍手高歌,听不真渌水、明月、清风引,万象空蒙。”民国29年(1940年),设甲秀小学于寺中,山门、大殿、翠微阁都被拆除或改作他用。阁中明代铸造的千佛铜塔,抗日战争初期还存在,以后下落不明。1990年起,市人民政府修复拱南阁、“澹花空翠”园林、翠微阁、龙门书院、广植花草树木,以后命名为翠微园。

4、达德书院  

 

位于贵阳市商业中心大十字南边就是达德书院,向南即是大南门、甲秀楼的所在。许多人都来到这所经历百年风云变幻,越过百年岁月峥嵘,走过百年漫漫征途,换来百年硕果累累的名校,试图找寻达德那辉煌的过去。

达德书院坐落在贵阳闹市区,原是元代修建的南霁云庙,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院子里,地上落满了紫色梧桐花,让人都浸透在淡淡的芳香之中。现在的书院是一个集戏院、书店和茶馆为一体的消闲地,穿过忠烈宫后的操场,就是达德学校旧址的主体部分,一所典型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设在礼堂内的达德校史展览,向游人展示这个开始只有二十几个小学生的私立小学,是如何发展成拥有1600多名学生的门类齐全的学校的。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达德书院都是贵阳文化的一种表现。1894年,全国各地习洋文、学格致的风潮四起,地处西南一隅的贵阳也办起了一座经世学堂,在全省选录高材生,以新学来培养年轻的一代。在康梁变法失败后,经世学堂虽然被解散,但曾在其学习过的黄干夫邀约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贵阳城中的忠烈宫办起了达德书社,初名算学馆,达德书社,民立小学堂,民国二年(1912年) 更名为达德学校,后增办中学。1925年又增设女中部,为贵州省著名的私立学校。达德学校自创建始,就提倡男女平等,率先在贵阳创办了女学,同时以“好学、力行、知耻”为校训,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知行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提倡打开山门,放眼世界, 是贵州较早派人出国考察和派遣留学生的学校;另外,在贵州的文化教育史上,达德是较早引进科学教育仪器的学校,也是贵州新戏运动的达德书院一景发端之地,可以这样说,达德书院在那个时代是贵阳文明的一种标志,它把山城贵阳人心上的蒙昧涤荡,打开了另一扇对外交流和学习的窗户。

革命先贤王若飞,1905年入贵阳达德学校读书。达德学校因为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黄齐生先生(时任贵州政府出外联络代表)曾担任校长和培养了中国共产党著名共产主义者王若飞烈士而享有盛名。书院后院建有王若飞和黄齐生的纪念堂,每年的4月8日,都会有纪念活动,院中两人的塑像前一年四季都放有不知什么人献上的鲜花。成为了贵阳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

电话:85848856

5、贵阳河滨公园

 

河滨公园位于贵阳市中心区西南部,依山傍水,显得小巧别致。花坛鱼池与画廊舞厅错落有致,楼台亭榭及游乐设施掩映于万绿丛中。这里是游人品茗对弈、赏玩休憩的好去处,许多悠闲游人在此对歌、遛鸟,构成了公园的独特风情。园中的儿童乐园更是孩子们欢乐的世界。

公园概况

河滨公园位于贵阳市中心西南部,瑞金南路31号,有几十路公交车直接到达,交通极为便利。公园内有楠园、竹屋、竹廊、竹亭、竹篱笆等园中园,置身园中,可以浓浓的感到真正的山村野趣,不愧为闹市中的一片幽静的自然乐土,是游人品茗对弈、垂钓游泳、赏玩休憩的好去处。每当夕阳西下,住在附近的苗族、布依族老人悠闲的闲聊、溜鸟或对唱山歌,构成公园内的一道风景,一种独特风情。

河滨公园更是儿童的乐园。园里各种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有贵州省最大的游艺、游乐场-儿童游乐园,可以让孩子们置身于欢乐的世界尽情玩耍,快乐人生从这里启航。

河滨公园是成人休闲娱乐、赏玩、休憩和儿童游玩的好去处,因此在筑城家喻户晓,年接待游客超过140万人次。

景点信息

门票:免费。

交通:1路、2路、4路、11路、15路、16路、17路、20路、22路、23路、30路、38路、44路、49路、52路、77路、79路、82路、89路、97路、98路、102路、201路、205路、206路、211路、212路、213路、214路、221路、236路、238路、244路、251路等公交均可到达。

类型:广场/公园

地址:瑞金南路31号

电话:85956270

6、贵阳甲秀楼

 

    2006年0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贵阳的标志。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 “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基本概况

    2006年0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贵阳的标志。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  

    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 “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位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上的甲秀楼,楼系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楼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开始兴建,当时先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楼曾几毁几建,1981年维修一新。重修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后有8块诗复嵌于底层楼壁。甲秀楼高约22.9米,为木结构阁楼,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桥头建有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描述道:“每春波摇绿,秋沚澄清,岸柳乍垂,芽芹正拿,览渔舟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冰哉?!”据说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花木缤纷。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甲秀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所铸,两柱皆有铭文。二根铁柱现存省博物馆。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沼,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崖疆半壁。恰好马矢碉隳,乌蒙箐归,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数千仞高居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拥,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莱咫尺,拟邀仙侣话行踪。”

外观构造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22.9米,石柱托檐, 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尔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1797年),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又铸铁柱立于楼下。解放初,政府维修甲秀楼,拆除铁柱,移存省博物院。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198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在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来提高此楼的知名度和可鉴赏性,以吸引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和建筑专家来观光、考察。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 浮玉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同时新建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陈列院,收集收藏了贵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传统服饰、手工刺绣品、民间蜡染数百余件,令人叹为观止。该馆所陈列展示的民族传统服饰和民族工艺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体现,也是贵州各少数民族的骄傲。

    甲秀楼边,有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普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

    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萧娴是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请看她的手迹,在气势宏大的笔触中显出售秀,"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诗句中隐言"甲"与"秀"的意思。"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运笔飞动,词意清雅,表达了贵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怀,欢迎天下游客来贵州,到甲秀楼乍客。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甲秀楼长联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甲秀楼长联:(因电脑文字库的关系,有些替代字,请现场观看为宜)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是贵阳人游宴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下视城郊,早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所以文人雅士题咏甚多。刘春霖(字雨三,贵阳人,同治戊辰进士,官江西布政使)仿昆明大观楼长联,作甲秀楼长联共一百七十字,概述了贵阳市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该联胸襟开阔,气魄雄伟,甲秀楼美景于眼前。陈运和《甲秀楼》诗称之“清人撰写的长联惊愕神州”。

    许芳晓《芳杜洲》:“芳杜洲前春水生,碧潭相映数峰青。盈盈细草裙腰色,随着游人绿进城。”

漫步河滨,垂柳轻拂,花色撩人。入夜,灯光水色交相辉映,人影散聚楼桥,游艇飘荡波心。

历史传说

1.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决”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2.传说明朝年间,贵阳这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 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为此,知府大人请了三位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大人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 地点确定后,知府大人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

    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楼,哪个敢违抗。只是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尤其是那些进城卖菜 的、推车挑担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说:“大哥说得有道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办呢?” 石匠说:“顾不得知府大人了。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后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骂名。” 木匠说;“听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 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 木匠问:“换在哪点?” 石匠说:“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

当天晚上,贵阳城内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飞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

    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大人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知府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拿这座九眼新桥上的藏书楼给状元公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两位匠人因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楼后,就带着妻子儿女远走他乡了。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楼的两位匠人倒底姓什么,叫什么。

今人歌咏

一 观甲秀楼诗两首

作者:黔州王华

(一)

独占鳌矶撑天宇【1】,南明河上浮玉桥【2】。

翠微远眺碧亭高【3】,不见玉人来吹箫【4】!

(二)

遥忆往昔甲科秀【5】,烟波浩渺荡轻舟【6】。

古今多少英雄事【7】,摇曳丝柳随水流【8】!

注解:

【1】甲秀楼,中国古代名楼,坐落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甲秀楼建在城南涵碧潭鳌矶石上。从古到今,甲秀楼历经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和400年的风吹雨打,依然矗立不倒,见证了筑城400年历史。

【2】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 “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

【3】南明河南岸,有一组与甲秀楼比邻而居、楼站下,依山临水的建筑群,名曰“翠微园”。

【4】传说箫声能够引凤呼凰。当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最爱吹箫,结果嫁给了擅长吹箫的萧史,能用箫吹出鸾凤之音。数年之后,有彩凤、赤龙闻箫飞来,弄玉和萧史各乘龙凤成仙而去。杜牧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甲秀楼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 人文甲天下”之意。

【6】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整个甲秀楼倒映在南明河中,犹如一幅绝美画卷。

【7】甲秀楼历经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和400年的风吹雨打,依然矗立不倒,见证了筑城400年历史,多少骚人墨客挥毫泼墨,热情扬溢地撰写楹联,为甲秀楼增添了新的人文内涵。而今古老的甲秀楼正以其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成为林城儿女休戚与共的美丽家园。

【8】曾今的英雄辉煌事迹早已逝去,就像南明河畔轻扬的柳丝一样随着不尽河水悄然离去,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要靠一代一代的有为青年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门票价格

甲秀楼门票价格:从2010年1月1日起免费开放,翠微阁除外。

但是晚上参观要收费两元。

交通指南

坐1、2路公交车在邮电大楼下,需步行约两站路,坐8、11路公车,在大南门下车后往前走一站路即到,坐15、46、52、62、305、307路公车可直接在甲秀楼下。

营业时间:09:00-17:00

联系电话:0851-85500237  0851-85503811

7、李端棻墓 

 

李端棻墓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水塘村大关口松山半阜上,1987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市喷水池邮局后面有条由北向南的旧河道,名贯城河。河的东岸有条不宽的小巷,叫长春巷,清朝著名的维新大臣李端棻就出生在这巷内。  

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由叔父李朝仪教养成人。20岁补博士弟子员,29岁中进士,入翰林,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内阁学士,为大学士倭仁、尚书罗敦衍所器重。因文学而受清同治、光绪两朝知遇,历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主考广东乡试时,十分赏识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梁,与梁结成亲密的郎舅关系,并与戊戌维新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后迁任刑部侍郎、工部侍郎、仓场总督。甲午战败,他痛感中国国势孱弱和实用人才乏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在全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奏请改革专习考据、词章、帖括的旧式书院,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在首都设京师大学堂,各省的州府县遍设各级学堂,开设外文、算学、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和外国历史;还建议设藏书楼(图书馆)、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李端棻的这一奏请,旋即被总理衙门审议通过和光绪皇帝降旨允准,并于两年后逐一付诸实施,为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敲响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丧钟,拉开了向近代教育转型的序幕。  

李端棻从政后,敢于维新,敢与顽固派斗争,他的维新思想还影响和启迪了流寓京师的贵州籍人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著名的“公车上书”时,贵州举人纷纷参加,现存的603人名单中,贵州竟有96人,几乎占六分之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前,李端棻向光绪皇帝密荐康有为、谭嗣同,称其“堪大用“。变法时,李端棻积极参与,梁启超说,当时“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这一人,就是指李端棻。光绪帝将其破格擢任为礼部尚书,大力推行新政。  

“戊戌变法”即“百日维新”运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政变而告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当了两个半月礼部尚书的李端棻则被革职流放新疆,中道滞留甘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赦回原籍贵阳。  

李端棻回原籍后第二年,贵州巡抚聘他主持贵州经世学堂讲席。当时,学堂在贵州出现不久,仍保持着书院的月课制度。李端棻觉得,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萌芽新政要推行”,自己有责任充当西方新学的传播者,就慨然以奖掖后进,开通贵州风气为己任。他在主持月课时,以《卢梭论》、《培根论》命题,阐发西方民权、自由思想,将卢梭与中国的孔子、孟子相提并论。学生闻所未闻,哗以为怪。他耐心讲解,并向学生传阅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书》。讲课之余,他又在贵阳王家巷(今勇烈路)私宅,招集学生讲学,介绍西方的学术思想,如孟德斯鸠的三权鼎立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等。李端棻是清末向贵阳人民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第一人。李端棻的行为,遭到当时贵阳守旧的士大夫的诽谤,未及一年,他即离开经世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他联合士绅于德楷、唐尔镛、任可澄、华之鸿等,将原设北书院的贵阳府中学堂移至雪涯洞,改设为贵阳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这所学堂改称通省公立中学堂。1908年,该学堂迁入河神庙新址,这就是今天贵阳一中的前身。他年过古稀之时,步覆艰难,仍时而由人搀扶巡视贵阳各学校,并尽力捐款助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7日,李端棻在贵阳逝世,终年75岁。他自己没有儿子,从弟端榘子葆忠嗣,由继子李葆忠将他葬于贵阳大关口。  

李端棻遗有《苾园诗存》一卷,载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版《贵阳文献汇刊》第五期。这集子收集了他的诗约百余首,主要是戊戌变法失败后数年间写的,少数几首是旧作,由他的表弟何麟书记录提供。这些诗都是七言律诗,多是感时抒怀、咏物、记事、酬答之作,是他人生最后几年的生活写照。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历尽坎坷,但政治思想仍然趋向维新。

8、贵阳黔明寺

 

黔明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畔阳明路,是贵阳市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均设于寺内。黔明寺建于明朝末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显笃禅师驻锡于此,弘传禅宗。清末战乱,住僧离散,由士绅舒某代管。舒某私将寺宇改名“舒家祠堂”,其两个女儿皈依栖霞寺方丈广妙,居家修行,在祠堂照料香灯。

1932年,广妙在栖霞寺住持届满,舒氏二贞女迎养于家祠。后因增修禅房,从地下掘出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黔明寺碑记三块,广妙据此诉请地方法院受理舒某私占黔明寺一案,得贵阳名人平刚、向义等支持,舒氏始将寺宇退还,恢复黔明寺名。广妙任住持,多方募化,增建弥陀殿,成为举行佛教仪式的主要殿堂,内供丈六阿弥陀佛像;新建藏经楼,藏有宋版影印《碛砂藏》一部共593册,《频伽藏》一部共414册。弥陀殿后为地藏殿。其他如方丈室、客堂、僧寮均修建齐全。广妙曾开期传戒二次。

1946年广妙圆寂后,续宽继任住持,先后开期传授具足戒、沙弥戒各一次,本市及外县僧尼来此求戒者甚众。每逢佛教重大节日或农历朔望,黔明寺都对信众举行受三皈依仪式,每次数十人或数百人。重大节日如释迦牟尼诞辰及每年三次观音会,参加活动的四众弟子约数千人。

黔明寺历来是贵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抗日战争时期,高僧太虚法师和禅宗大德虚云路经贵阳,均在寺内讲经说法,听众踊跃。1943年在寺内开办过两期战时僧尼训练班。1944年,佛学月刊《海潮音》由上海迁到黔明寺发行,曾出版两期,后迁回上海。1945年,西藏圣露活佛在黔明寺传授“密乘教法”,受灌顶的有王希仲、双清、拓鲁生等知名人士。1949年初,贵州佛教分会设于黔明寺,向全市僧尼颁发会员证及徽章;又设黔明佛学院在寺内上课,后因经费拮据停办。

解放后,黔明寺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文化大革命”中又遭严重破坏,佛像被毁,经籍被焚,僧众离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起,省、市人民政府拨款近100万元修复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楼、客堂、斋堂、僧寮、办公楼、山门等,佛门四众弟子乐捐净资于大雄宝殿内重塑释迦牟尼坐像,高2.3米,旁立阿难、迦叶;后墙左右分塑普贤、文殊坐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庄严肃穆。殿后大悲阁内,重塑千手观音像,高2.85米,仪态慈祥,善才、龙女侍立两旁。阁侧建有客堂、僧寮、香厨。新建三层藏经楼,飞檐翘角,雄伟壮丽。藏有《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各一部,另有《房山石经》、台湾《大正大藏经》及其他佛经约千余册。下层为玉佛殿,供由缅甸请来的玉佛一尊,高约1.5米。为满足佛教徒宗教生活需要,附设法物流通处,寺内厨房供应素菜、茶点,便利游客。寺内常住僧十余人。1992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佛吉祥日),举行玉佛开光暨方丈宗满法师升座典礼。

1981年,黔明寺被列为贵阳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改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对外开放。十余年来,黔明寺接待了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丹麦、加拿大、卢森堡等国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数千人,并曾多次为港、澳、台同胞举行经忏佛事。黔明寺著名方丈有行之、广妙法师。现任方丈宗满法师。1923年生,原籍广东新会人,任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市佛教协会会长。现任监院妙乐法师,1962年生,原籍贵州修文人,任省佛教协会理事,南明区政协委员。

电话:85816732 85827401

9、贵阳三元宫

 

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瑞金路金锁桥侧。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 (1888) ,建有大殿三层,底楼供三官、冥王;二楼供关帝、吕祖;三楼供玉皇大帝,配诸四相。光绪十五年建钟鼓二楼,次年又建乐亭,民国六年在亭南建八阁亭。建筑保存至今,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10、贵阳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原为贵州省林科院实验林场

    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来黔视察时,以其林木葱郁,树种繁多,景致壮观,提议将林场改建为森林公园,以供游人观览,丰富人民文化精神生活。因此,1961年辟为森林公园。由于它林木种类众多,成林时间久,面积广袤,泉水潺潺,珍禽出没,蝉鸣鸟语,芳草馨香而被誉为“贵阳八景之一”,并跻冠于全国城市森林公园之首。于一九九九年被列为“中国名园”。

公园概况

    森林公园位于贵阳市区图云关,距贵阳市仅2.5公里。山势绵亘,土地肥沃,延绵数十公里,总面积达3900亩,其中森林覆盖面积占90%,分梓、樟、柚、栎、檀、松、杉、白杨、油茶等十几个林区,资源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珙桐以及松、杉、樟、柚、栎、檀、杏等珍贵树上千种,还培植有山茶、桂花、杜鹃等有名的稀少花木;画眉、猫头鹰、野鸡、松鼠、穿山甲、刺猬、獐、野兔、黄鼠狼、泥猪等野生动物生活其间。公园还保存着许多崖刻碑石,附近原有关帝庙、接官厅及纪恩、可憩二亭。沿途矗立石雕牌坊20余座,最著者是旌表杨芳的"万里封侯"坊。

    由于它林木种类众多,成林时间久,面积广袤,泉水潺潺,珍禽出没,蝉鸣鸟语,芳草馨香而有“贵阳八景之一”的美誉,并跻冠于全国城市森林公园之首。于一九九九年被列为“中国名园”。

景区门票

所属景区等级: AAA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08:00~17:00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园林路67号

景区交通

1.公交车线路:603路

目的地站点:森林公园

票价:1元/人

首/末班车时间:07:00/20:00

下车后步行走到森林公园

2.中转公交线路:K48路转59路

起始站点:西南美食广场站 中转站点:十大字站 目的地站点:森林故事站

下车后步行走到森林公园

3.中转公交线路:K237路转46路

起始站点:市行政中心站 中转站点:市一医站 目的地站点:三六八医院站

下车后步行走到森林公园

联系电话:0851-85514343 0851-85522653

11、王伯群故居

 

王伯群(1885 - 1944),名文选,字字行,兴义下五屯景家屯人,贵州军阀刘显世之外甥。年幼时从父学易、书二经,又学阳明学、四书等。18岁丧父,从贵州姚茫父、熊范舆、徐叔群三人专攻读《孟子》、《左传》和数理学。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王伯群等四人由兴义县首批以公费选送日本留学,先入宏文学院政治经济科,后入中央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再入中央研究院深造。在日本与章太炎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并与梁启超结识。

   民国元年(1912)辛亥革命后,王伯群由日本回国,在上海加入章太炎、程德全组织的“中华民国联合会”,发展革命势力。应章太炎之邀,出任《大共和日报》经理,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时梁启超在京组织进步党,邀王任干事。

民国3年(1914),王伯群在北京参与制定《中华民国约法》。

民国9年(1920),王伯群跟随孙中山回粤恢复军政府,在广州任大总统府参议兼军政府交通部长。

抗日战争期间任大夏大学校长,并将大夏大学迁往贵州贵阳。1944年12月初,由于日军进攻西南,王奉命疏散,决定将大夏大学迁至黔北赤水县。因迁校经费困难,王伯群亲赴重庆请求补助,但胃病日重,于20日(一说为26日)病逝于重庆陆军医院,终年60岁。

王伯群故居在贵阳市南明区护国路西侧,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法式建筑,修建于1917年,为砖木结构的法式建筑,占地1600平方米。从外表看,由长方形主楼和圆柱形碉楼组合而成。主楼面阔七间,上下两层,四面建廊。平顶屋面一角上加建歇山顶楼罩,典型的中西合璧。楼下台阶,复分两组,底层为如意踏跺,上层为垂带踏跺。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与西方人物雕塑迥然不同。王伯群旧居虽为法式建筑,但在装饰工艺上仍受传统手法影响,是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王伯群故居现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贵阳仙人洞

 

贵阳仙人洞位于贵阳市仙人洞路(原名险峰路)和水口寺路之间的山上(此山又名铜鼓山,有铜鼓遗爱之称,为明代贵阳八景之一),是贵阳著名的道教胜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志书说仙人洞是诸葛亮部将南征时藏铜鼓之地,故名铜鼓洞。

因该洞通风较好,空气对流,在洞口可听到嗡嗡声,民间传说是铜鼓声,故误为诸葛亮部将在此藏有铜鼓。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贬贵州龙场驿(今修文)时,曾应邀来贵阳书院讲学,王到过此洞游览,留有“来仙洞”诗。诗云:“古洞生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菲菲。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壶口远从童冠集,枝藜随处宦情微。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入久不归。”王阳明的诗使“仙人洞”传遍神州。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仙人洞为道教宫观。

仙人洞由三洞组成,仙人洞在山腹,仙灯洞在山顶,八仙洞在仙灯洞之上,洞内塑有张果老、吕洞宾等八仙神像。传说八仙在洞中下棋,山下南明河中有巨石与巨龟相斗,八仙中的吕洞宾掷棋子一颗下来,巨龟逃遁,巨石震裂成船形,俗称“船石”。船石位于水口寺小学附近的南明河边,是一块如船形状的天然巨石,高出水面,为仙人洞下一景。今船石尚存,“宛然桅舟野泊”。

电话:85606084

13、贵阳药用植物园

 

贵阳药用植物园于1984年7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隶属于贵阳市科技局的科研事业单位(为转制科研单位)。建设性质定位为以天然药用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为主,兼顾游览观光的市级药用植物园,具有科研、科普、生产、游览四大功能。

植物园简介

贵阳药用植物园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南明区和小河区交界处,距闹市区直线距离4.5公里,紧邻几条城区主干道,近20路公交车从门前通过,未来的城市轻轨在附近设站,交通十分便利,具备城市园林建设及开展药用植物科研、科普工作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

植物园下设八部、一馆、一场、一中心及二个公司;对外租赁承包的场所有丽景酒店、兰花精品园和中试厂;园区还有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阳软件园、贵阳市兰花协会等住园单位。

植物园及下属单位贵州省贵阳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贵阳春科药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现有在职正式职工总人数为64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占正式职工总人数的63%,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科分布涵盖农学、植保、园艺、制药、中药种植、中医学等专业。

植物园规划面积1200亩,实际占地面积700余亩。园区生态环境良好,60%左右的面积为森林所覆盖,平均海拔1070-1232米,气候温和湿润,具有优美的亚热带高原立体生态景观特色。

2002年园区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后。按照《总规》要求,贵阳市政府共投入资金近亿元进行园区科研、科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科研办公大楼、药用资源博物馆、网球场、健康养身会馆、拂云楼、中试厂等房屋和设施。主要建筑及设施包括科研办公大楼、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健康养生会馆(在建)、网球场、拂云楼、温室大棚、中试厂等,园区房屋建筑总面积约36000平方米。

科普

科普基础条件:植物园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和“贵阳市科普教育基地”。园内已建成苗药园、小蘗科属植物专类园、以蜘蛛抱蛋为主的林下荫生药用植物专类园、红豆杉园、石蒜园、藤蔓果药园以及樱花园、茶花园、竹园等专类植物园区,每年接待大、中、小学生及各界人士数万人次入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2006年建成的“贵阳药用资源博物馆”,建筑面积9470m,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展示贵州药用植物资源以及民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馆内收集保存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标本25000多份,展藏品10000余份。药博馆正在进行二期提升改造,预计2013年5月建成开馆,将进一步增加展览面积和展示内容。

博物馆

贵阳药博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470平方米。

里面展示有灵芝、土茯苓等各种珍稀的药用植物标本。介绍了我国八大区域药用植物的代表种类、贵州主要药用植物、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等。累计展示有150余种腊叶、保绿、浸制和药材标本。

在药用动物与矿物资源厅内,展示有我国常用的药用动物、矿物标本100余种。名贵动物药材有穿山甲、梅花鹿、眼镜蛇等。名贵药用矿物有雌黄、雄黄、朱砂等。

在贵州民族药用资源厅内,介绍了我省民族药物的种类、生境、功效等。主要展示贵州民族医药,如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的药用标本及部分民族医药器具。

贵州现有中草药资源4802种,其中药用植物4419种、药用动物301种、药用矿物82种。特有药用植物80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97种。

在贵阳药博馆内,游客可与许多贵州道地药材“零距离”。我省著名的道地药材有天麻、杜仲、吴茱萸、淫羊藿、天冬、朱砂、白及、黔党参等;名贵药用植物有珠子参、铁皮石斛、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贵州八角莲、翅茎绞股蓝、昆明山海棠等。

在贵州中药产业厅内,展示了120余种贵州生产的中药产品。

而在中医药传统文化厅内,除了展出中医极富特色的针灸器具、中药加工炮制工具等外,还开设名医馆,为广大游客提供名老中医坐诊服务。

在青少年科普互动馆内,结合标本制作,提供腊叶标本、卡封标本、立体艺术标本等制作指导。游客亲自动手制作的标本,还能带走留念。

在医药数字信息中心内,还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搭建数字信息平台,可以供查询馆藏展品信息、贵州中药产业化信息等。

公交线路

公交11路、21路、42路43路、50路、57路、夜间3路等公交均可到达。

14、明代永乐古堡遗址  

 
 

永乐古堡位于贵阳市东部近郊的永乐乡,古堡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为屯兵所筑,平面布局呈八卦图形,为内外两城,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今残存西城门和城垣(矮墙)数段,长1650米,高3米,厚2米。古堡整体布局:整体上分为内堡和外堡两部份, 分别修建有富丽建筑物和围墙(城墙),内城墙围绕永乐山的山顶部分而建,内堡是内城墙围绕的部分,原建有玉皇殿、马王庙、五显楼等主要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内城墙沿东、西、南、北面的山腰而建、有东、南、西、北四道门与堡外连通,外城墙与内墙之间的区域,内居住权贵阶罢,而外堡侧多是平民百姓。这种布局符合属中国传统城池布局的特点,体现了防御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责任编辑:贺敏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