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改造棚户危房提升城市环境纪实

发布时间:2015-06-26 09:58:44   来源:贵州日报  

摘要:今天的这里,正在展开一张崭新的画卷——锐意进取的南明人,立志用三到五年时间,打赢一场“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的攻坚战。

 

2011至2015年初,南明区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改造面积达到477万平方,8.3万人从中受益,并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图为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彭家湾、五里冲片区。杨胜琼 摄

南浦路路口及状元小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

澜山壹号棚户区改造

南明,云贵高原东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今天的这里,正在展开一张崭新的画卷——锐意进取的南明人,立志用三到五年时间,打赢一场“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的攻坚战。

    南明区因境内美丽的南明河而得名,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南明古韵与新风并存,在全省、全市的发展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28.51亿元,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08.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亿元,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在全面建设小康指标测评中名列全省第一,并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和“投资潜力百强区”。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从不停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南明工作的大逻辑;而大数据时代、高铁时代、区域合作时代的来临,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对于未来发展,南明区委书记朱丽霞信心满满,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转型,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一流的政务中心、商务中心、宜居中心,奋力打造贵阳升级版“排头兵”,是南明当前发展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抢抓机遇 谋转型发展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南明以工业区的定位,布局了电厂、钢厂、水泥厂、棉纺厂等一大批省市骨干企业。虽然贵阳市委、市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商贸繁华区南延”战略,南明积极推进“退二进三”,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但城市基础设施大多是在那个时期形成,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依旧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城市建设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局面。

    “‘欠发达’,是指我们的城市面貌与现代化都市形象还有较大差距。‘欠开发’是指大量的棚户区存在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南明区决策层的眼里,“欠发达、欠开发”的现状,给南明成片组团式开发,整体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加快产业升级,改善百姓居住环境、就业环境、安全环境带来了巨大机遇,是城市发展的良好时机。今年初,南明区委八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南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

    2014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好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问题,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2012年全省支持贵阳发展大会召开以后,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疏老城、建新城”战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贵阳市“疏老城、建新城”作出指示。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到贵阳代表团听取意见时指出,贵阳要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土地政策,加快推进“疏老城、建新城”工作。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贵阳团讨论会上强调,老城区要连片开发,高端化改造,打造城市新的增长极。贵阳市委提出,要实施公园城市工程,打造生态贵阳升级版,要坚持以区为单位实施“蒸小笼”连片改造、组团发展;要坚持“多拆少建、只拆不建”,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引导人口、功能逐步向周边城区疏散。

    从上级支持来看,中央、省、市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把棚户区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明确的部署要求;从区情实际来看,南明区现阶段还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城市建设处于“欠发达、欠开发”局面,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市形象代言人,必须肩负起棚户危房改造的历史责任;从群众愿望来看,推进棚户危房改造,可以有效解决最困难群众住房的需求;从基础条件来看,上级的政策支持,南明过去棚户区改造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积累的丰富经验等,都为该区推进棚户危房改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南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海波说:“棚户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棚户区危房改造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的发展主题,符合上级要求、符合南明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共同愿望,也具备良好的机遇和基础。”

    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一场建设美好家园的战役在南明区全面打响。

    科学规划 促产业升级

    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南明区积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南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房屋征收指挥部、前期筹备组、项目建设组、拆违控违组、宣传报道组、政策法规组、信访维稳组、督查考核组等9个工作组,将住建、征收、棚改、规划、国土、城管、宣传部、群工委、督查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编入对应工作组中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做到“分工上明确、责任上清晰、落实上到位”。针对每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该区都会组建专门的“改造指挥部”,安排专人对项目情况摸底、前期筹备、征收签约、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进行跟踪服务,动态了解项目进度;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听取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项目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研判,商讨解决办法。

    “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体量浩大、遗留问题繁多,必须要有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撑,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南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主任李文胜介绍,为有效推进该项工作,南明区推出系列举措,整体、全面、系统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

    明确重点、精准发力。目前,全区棚户区的量还比较大,“全面开花”最终很可能会劳而无获,南明区审时度势,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明确重点,集中力量各个击破,把改造重点放在机场路、花溪大道、遵义路等重要道路沿线和一环以内特别是省委、省军区、甲秀楼、火车站等片区。这些区域和路段是全市乃至全省的重要窗口,地段优势明显,影响面大,棚户危房的大量存在、配套的欠缺,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形象。从投资角度看,这些片区地块位置重要,投资者有积极性,已经完成土地招拍挂,资金有保障。这些项目既有执行的可能性,又是南明区做强做大服务业的基础,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之所在。

    明确任务,项目引领。按照南明区委八届四次全会要求,从2015年起,南明每年要保证完成66万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危房改造。实行分类同步推进。一方面,2015年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推进10个集中连片地块的开发建设,确保中天文化广场、星云家电城、电厂等项目全面动工,确保金桥、汉湘街、百脑汇、冶金研究所、朝阳兴苑、飞机坝等地块开始启动,力争完成45万平方米以上的改造任务,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一批集文化旅游、商务休闲、高端住宅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地标建筑;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加快非集中连片地块改造,确保2015年3月前完成14个以上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房屋征收工作,8月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年底前全面投入使用,实现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改善居住条件1000户以上。

    明确时序,挂图作战。南浦路口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完结、征收进度97.44%;石岭街秦家花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完结、征收进度100%……在南明区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悬挂着的“南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表”上,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包含了项目情况介绍、前期手续、征收进度、建设进度、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等内容。在棚改工作中,南明实行“挂图作战”方针,明确每个项目推进的工作时序,确定完成时限,做到一周一安排,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总结,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全力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在南明区方面看来,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程,不仅是一项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多赢工程”。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南明区提出,项目建设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好抓手,项目一线是检验干部推动发展本领的最好场所,项目成效是考核干部抓发展水平的最好标准。全区上下要以浓厚的干事氛围让投资者动心,以便捷的办事程序让投资者省心,以优质的贴心服务让投资者舒心,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共识之下,全区上下加速度推进项目、强有力支持项目、全方位服务项目,形成奋力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强势推进项目建设的干事氛围。

    统筹发展 惠百姓民生

    对于59岁的袁兰萱来说,今年具有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今年4月,得益于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她住了30多年的米市巷100号终于被拆除了。“蜗居了几十年,做梦都不敢想晚年能有个宽敞干净的住所。真是多亏了这个好政策!”袁兰萱带着一脸舒心的笑容这样说。

    说起原米市巷100号,袁兰萱打开了话匣子:“1982年,我分得这栋糕点厂宿舍楼一间24平米的新房。当时,这是糕点厂最好的房子,能住进去还挺幸运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的发展,周边盖起了一栋栋高楼,这栋80年代的红砖瓦房越来越格格不入。“后来,家里人口也增加了,加上儿子、儿媳,4口人挤在一个房间里。”袁兰萱说,家里东西没地方摆放,只能利用一切空隙搭阁层,就连窗户都被封死,搭些木板做成碗柜。

    今年2月,当米市巷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签约工作启动时,袁兰萱和邻居们都喜出望外,不出几天时间,该地块涉及到的79户就迅速完成了签约。袁兰萱拿着47万的货币安置,再添了些钱,在国际城购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公寓房。

    “三室一厅,厨房、洗手间一应俱全,周围幼儿园、学校配套齐全,这和以前比起来,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袁兰萱说,新房预计今年底交付,明年开年,全家就可以搬进新家。

    南明区委八届四次全会报告指出,棚户区改造的意义重大:首先,解决的是最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全区棚户危房中,约23万平方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居民的居住条件恶劣、生活非常困难,十分期盼通过改造提高生活品质。其次,解决的是社会公平问题。受历史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楼大厦旁边的棚户危房在南明区还有相当的量,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而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很多是零星地块,开发商不愿意进入,多数只能拆、不能建,受当初规划建设的局限,今天只能靠政府逐年投入来解决。第三,解决的是民生共性问题。棚户危房改造是大幅提升就业率的重要载体,1万平方米的商业可以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另外,棚户危房改造可以使“治安差”、“用水难”、“上学难”等问题迎刃而解,可以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需求,百姓的尊严感、自豪感会得到提升。

    实施棚户区的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类矛盾不可避免。为保障居民平安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同时,扫除项目建设阻力,确保项目平稳快速推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南明区高度重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着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每一次拆迁、征收工作启动前,指挥部都会派出专门工作组,深入到改造区范围内,走家串户开展工作,详细了解被拆迁、被征收群众的各种诉求和实际困难,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让群众理解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意义,并通过发放张贴项目改造的实际效果图,让群众感受到改造对生活质量带来的改变和实惠,从而自觉地支持、配合改造、拆迁、征收。

    棚户区改造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让当地居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具体工作中,南明区始终坚持“城乡统筹、立足区情、以人为本、让利于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成片改造”的原则,坚持政策的严肃性和延续,注重政策的灵活性与创新,做到利益分配科学化、合理化,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和谐共赢局面。

    根据地块位置、分布格局、体量大小,南明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分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及“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两大类。目前,该区已启动非集中成片棚户危房改造项目14个,其中,环南巷、米市巷、彭家巷、石岭街秦家花园、石岭街周转房、蟠桃宫、指月街、四方河等8个非集中成片棚改项目,预计将于6月底前全部完工,届时,一座座精致的小花园、小广场将与广大市民见面,市民多了休闲娱乐、健身玩乐的好去处。同时,全区14个非集中成片棚户危房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绿化面积18000余平方米,为市民提供活动广场14000平方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主题已明确,号角已吹响,南明区正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毫不动摇的决心,推进棚户危房改造,一股劲、一条心,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这是贵阳市城市符号之一南明区甲秀楼长联的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实力与潜力兼备的南明。

    大幕已启,在可以预见的前方,一幅更美更壮丽的画卷将铺展在南明区的大地上。

   

责任编辑:李灵敬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