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老城行动见成效 告别城市伤疤享受靓丽风景

发布时间:2015-08-26 10:23:41   来源:贵阳日报  

摘要:自贵阳市正式启动“棚改”计划以来,按照“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规划,老城区里那些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居住条件劣的老旧棚户区逐渐消失,或变作了精致的绿化休闲广场,或变作了城市综合体与大型综合社区。

 

  石岭街早已旧貌换新颜

  宝山北路口,交通医院旁新建的小广场。

  自贵阳市正式启动“棚改”计划以来,按照“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规划,老城区里那些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居住条件劣的老旧棚户区逐渐消失,或变作了精致的绿化休闲广场,或变作了城市综合体与大型综合社区。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贵阳去年启动的部分棚改项目,昔日那些“城市伤疤”,如今已成为靓丽的城市风景。或许,小小角落的变化对于整座城市而言不那么显眼,但是对于居住在棚改项目周边的市民来说,生活质量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拆旧,精心扮靓城市面貌

  紧邻南明河的石岭街,多年前在老贵阳心中算是不错的居住地。可随着时间推移,石岭街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背街小巷。

  从最初的老房子到20年前入住的回迁房,已在石岭街居住了近半个世纪的陈阿姨最熟悉这条街上的变化。“石岭街虽然靠着南明河,紧邻新华路,但周遭的环境太糟糕。我们住的楼房下有一排阴暗老旧的平房,门口的路坑坑洼洼,车子开不进来,走路也不方便。”陈阿姨说,去年听说老房子要拆了建个小广场,左邻右舍都十分期待。

  今年7月,石岭街上两个非集中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过去的老旧棚户房“摇身一变”,成了石岭街岑家花园、石岭街周转房两个小休闲广场。在约600平方米的岑家花园小广场上,既有高低不同的绿色植物,也有供市民休息的藤制桌椅。“母亲、儿子媳妇和我三家人都住在这里,石岭街的变化让我们的居住幸福感大大提升呀!”带着孙女在广场上玩的陈阿姨感叹,老母亲之前一直想搬走,现在可舍不得了。

  “这条飞山横街有100多年历史了,这次拆掉的这81户,都是好几代住在这儿的。”老周师傅是飞山横街的老住户,说到这一片过去的状况,他直摇头,“这片旧房子多数是木板结构,很大一部分又租出去给商家存放货品,安全问题堪忧。”去年,飞山横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经过半年多的改造,这里变成了一个绿化广场。在恒峰步行街做生意的赵老板说,自打有了这个广场,他经常喜欢走过来坐坐:“过去这里是卖肠旺面和洗车的,人流量也大。现在改成休闲广场,立马觉得街面上开阔多了,面貌一新。”

  在宝山北路上,东山巷棚户区改造项目还在进行,但改造前和改造后的对比已经一眼即明。在东山巷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大牌子右侧,依旧是老旧的楼房;而在牌子左侧,已经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绿化广场。“要把临街的房子拆了建广场,起初大家都不大相信。”家住东山巷的向先生说,政府在一环内寸土寸金的地段修建广场、造福市民,真是值得点个赞。

  建新,拓展市民活动空间

  59岁的袁兰萱是1982年搬到米市巷100号的,只有24平方米的小房子当时算是不错的居所。可30多年过去了,红砖瓦房已显老态。“屋子里没有厨房和厕所。一层8户人家,都是在走廊做饭。每天到了做饭时间,整栋楼都飘着油烟味,呛得人直打喷嚏。”袁兰萱说,更苦恼的是上厕所,一栋楼58户人家,只在一楼有男女厕所各3个蹲位,到2010年才从旱厕改为冲洗式厕所。

  今年2月,当米市巷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签约工作启动时,袁兰萱和邻居们喜出望外,不出几天时间,该地块涉及到的79户家庭就迅速完成了签约。袁兰萱拿着47万的货币安置,自己再添了些钱,在国际城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公寓房。“新房预计今年底交付,明年开年,全家就可以搬进新家,过上不一样的崭新生活。”袁兰萱说。

  去年开始,南明区打响“告别棚户危房共建美好南明”攻坚战,不仅是像袁兰萱这样的被征收户在棚户区改造中直接获益,全区多数居民都因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完善而收获良多。

  在与米市巷100号一路之隔的34号2楼,居民叶绍黔以前一推开窗,就只能看到对面袁兰萱住的那栋砖瓦房,看不到绿叶、见不着阳光。最近,眼见红砖房被拆除后,在原地紧锣密鼓地修起了小花园、小广场,叶绍黔不禁连声称好。“拆旧房是好事,建绿地、广场就更得人心。”叶绍黔说,米市巷周边老年人口较多,以前,老人们带孙孙出去转悠,走了半天也找不到个休息的地方,想出门透透气还得自己搬个板凳。“现在可好了,家门口就有了小广场,既美化了周围环境、净化了空气,又为我们提供了活动空间。”

  不仅如此,在每一块公共绿地和社区花园的设计和建设中,南明区都力求景观引人入胜、趣味无穷,功能齐全完备。根据每一个项目的特点,合理设置绿化区、儿童游乐区、老人活动区、花坛小品座椅休憩区、雕塑摆放休息区、观望台等,让广大市民赏花看树、放松身心。仅南明区今年实施的14个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后,就将新增绿化面积18578.8平方米,提供休闲活动场所14155.2平方米。

  改造,整体提升城市功能

  如果说改造非集中片区棚户区、新建各式绿化广场,让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那么成片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则有助于整体提升城市的功能性。

  在与星云家电城一街之隔的如意巷里,原花溪大道39号老住户李达富已在130多平方米的新居里住了一年多。“马路市场把地面搞得又脏又乱,过道拥挤狭窄,消防车都开不进来。”2013年底,南明区启动星云家电城棚户区改造项目签约工作,涉及征收户846户,李达富家就在征收范围内。如今,听说过去老旧的市场将变成贵阳市最高端的城市综合体,李达富颇觉自豪:“这样一拆一建,档次提高好多,以后也多了个好去处。”

  原星云家电城占据一环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却是连片小家电商家聚集地。按照规划,星云家电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后,将打造成为城市中心规模最大、业态最全、档次最高的城市综合体标杆项目。

  家住解放西路的宋大爷最近每天都要去保利·凤凰湾临河的樱花大道散步,眼看绿树葱茏、河水流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宋大爷感到“心情特别好。”

  保利·凤凰湾项目即贵阳发电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始建于1926年的贵阳发电厂在2012年5月永久性关停,厂区周边的居民区建筑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加上附近产业以汽配为主,整体环境脏乱无序,与背山面水的区位优势极不匹配。2013年4月,贵阳发电厂厂房及周边老居民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改造面积近19万平方米,涉及房屋征收户约321户。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商业、居住及其他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性社区。目前,项目1号地正在有序施工中,樱花大道、沿河漫步道等景观绿化已建成。

  “听说在回迁房附近要建老年活动中心,这样我们也有地方休闲娱乐了。”宋大爷说,以后小区内还会引入药店、百货超市、图书馆、儿童托管中心、健身中心等生活配套,让辖区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方方面面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引入了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学校和南明小学合作办学的凤凰湾分校及中科院幼儿园,回迁房的建设也在紧张筹备中,明年底便有240套交付使用。“我们都期待早日搬回去,过上安逸的新生活。”宋大爷说。

  面对房屋征收 你会如何选择

  要钱还是要房?新居如何选择更舒心?货币补偿金如何“盘活”?这些都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被安置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记者为此采访了房屋征收管理部门、置业顾问与理财人士,请他们“支招”。

  热点一:要钱还是要房?

  根据相关规定,凡属规划红线范围内的住宅房屋,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

  记者从房屋征收管理部门了解到,通常被征收人在选择货币补偿还是房屋产权调换时会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现阶段家庭居住需求及经济条件,二是拟进行产权置换的房源是否理想。如部分家庭在安置前已重新购置房产,或者认为征收部门提供的安置项目位置或户型不甚理想,这部分被征收人会干脆选择货币补偿。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征收人会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因为征收部门在产权调换过程中会有一定面积优惠政策,尤其为原房屋居住面积过小的家庭带来利好。

  热点二:重新买房如何挑选?

  如果是选择货币安置,又面临重新置业的被征收家庭,如何选择房产更为合理呢?对此,贵阳智宇中介置业顾问表示,通常因房屋征收考虑重新置业的购房者,一般都会选择在原居住地周边再买房。一方面老贵阳人都有老城情节,认为老城区交通生活更为便捷;另一方面就近搬迁,可以维系原有的人际关系网,避免重新熟悉相对陌生的生活环境。这种情况,建议可考虑原居住地周边一些房龄不是太老的二手房。考察二手房时除了房价因素外,小区居住环境、小区管理、周边生活配套、户型条件等应作为关注重点,且老年人居住不要选择楼层过高的房子,房屋的产权归属要明晰,避免交易过程中出现产权纠纷。

  热点三:如何让货币补偿“钱生钱”

  对于选择货币补偿的家庭而言,如何将资金盘活,实现“钱生钱”自然是关注重点。

  在专业理财人士看来,房屋征收所带来的货币补偿资金,客户的管理原则绝大多数是“保值”为主,“增值”为辅,而不是为“赚大钱”。因此建行贵州省分行理财师建议,资金持有人可以考虑购买国债、货币基金或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该类产品具有收益较存款高,风险较低的特点,而且时间较为灵活,可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同时,为了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每月的结余资金可考虑拿出部分进行基金定投,即每月固定时间从签约账户扣除固定金额资金购买基金,这样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也可以间接参与股票市场投资,追求市场红利。

  除了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也有被征收人希望通过投资不动产的形式将货币补偿资金盘活。此时,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可考虑选择前景较好的专业市场商铺进行投资,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则可考虑较为灵活的社区商铺。

  别旧屋 住新居

  根据贵阳市《疏老城·建新城布局规划及五年分期工作实施方案》,未来几年时间,通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老城区的住宅总量将减少,人口将由现在的150万人减少到110万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过去的4.4平方米提高到8.8平方米。城市功能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以改善的同时,也意味着有那么一群“老贵阳”将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在新的地方安家落户。

  选择安置房 新家新生活

  如果不是遇上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朱灿鑫根本无法想象,自己一家能够成为花果园半山小镇的业主,一想到今后两个孩子能够拥有窗明几净的房间和学习环境,朱灿鑫多年的舒居梦总算得圆。

  朱灿鑫是贵阳搪瓷厂的一名工人,上世纪90年代分到了位于南明区四方河路214号附15号的筒子楼,房子虽然只有15.3平方米,但是基本的居住问题总算迎刃而解。然而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1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显得捉襟见肘,加上老房子年久失修,两年多前还被专业部门定性为危房,考虑到一家人的居住安全,朱灿鑫不得已开始租房居住。

  2014年8月,朱灿鑫接到通知,他的老房子被列为南明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将规划建成城市开敞性公共空间或区域绿化用地,原住户可选择货币补偿或者房屋产权调换。一个月之后,朱灿鑫成为了该片区首批签约的被征收住户之一,根据征收单位提供的安置房源范围,他选择了离现在做生意地方较近的花果园半山小镇。

  采访中,朱灿鑫高兴地向记者描述:“新房子有60多平方米,电梯房,两室一厅。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使用公共厨房和卫生间,小区楼下就有绿化环境,生活配套、教育配套样样都有,还有专业的物业管理,这些都让我们的生活大变样……”在朱灿鑫一家看来,居住条件的根本性改善,如同阳光照进现实,生活也变得温暖起来。

  相约老街坊 再做新邻居

  今年70多岁的水泥厂退休职工马师傅也是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之一。今年上半年,马师傅一家彻底告别了已居住几十年的老房子,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宽房大屋”。

  马师傅以前的房子只有26.9平方米,位于青山小区路口的水泥厂宿舍。“老房子基本上谈不上采光通风,白天和晚上一样漆黑一片。遇上打雷下雨天,房屋漏水是‘家常便饭’,而且楼道里面网线遍布,让人住得提心吊胆。”马师傅说。

  去年年底,马师傅的老房子被纳入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范围,一家人开过家庭会议后,马师傅接受了货币补偿方案,同时自己又加了些钱,在离青山小区不远的国际城购置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二手房。

  马师傅说,在太慈桥附近居住了几十年,生活环境都熟悉了,所以不愿意搬得太远,最重要的是以前的很多老邻居也选择了这个小区,和老街坊在新的小区再做邻居,相互有个照应,还能不时串串门、在小区里下下棋,生活不枯燥。

  如今,不仅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小区内葱郁的青山绿水,也吸引着马师傅每天都到小区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生活有了更多惬意。

  拿上安置款 投资再创业

  绿地、钟楼、整洁的环境、清爽的空气,飞山横街的变化让重返故地的周英(化名)感触无限。

  今年五十出头的周阿姨告诉记者,她是上世纪80年代末嫁到飞山横街来的。那时候邻近的大西门远没有现在繁华,居住的房子也就是30多平方米,女儿在这里出生、长大,一晃几十年的人生就在这里度过了。

  去年下半年,飞山横街纳入云岩区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范围,按照周阿姨家的房屋面积,实施的征收补偿条件大约能够得到30万元左右的补偿金。如果选房,虽然房子面积比之前的大得多,但是至少要再掏10来万元,而且以后的装修款也是一笔不菲开销。考虑到唯一的女儿已在观山湖新区成了家,居住条件尚有宽裕,也希望老人能够一起住,两辈人之间能够相互照应,所以再三思量后周阿姨一家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货币安置。

  8月20日,周阿姨回到飞山横街探望老街坊,眼前的变化让她欣喜不已。“3月份的时候回来还在拆老房子,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漂亮的广场就修起来了。据说那些还没有搬家的老街坊每天都可以到这里乘凉跳舞,让人很是羡慕。”

  近期,周阿姨一家看中了观山湖新区某小区的在售商铺,正打算用安置款付首付买个门面自己做生意。周阿姨笑言,自己年轻的时候就从事餐饮服务行业,虽然后来下岗多年,但是做美食的手艺却没有丢,现在打算乘着身体还硬朗,做做餐饮生意,说不定还能再赚回一套房来。

责任编辑:李灵敬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查看精彩评论,请点这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